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白茶故事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
近年來茶界新寵白茶的發展歷程是怎麼樣的呢?
接下來為大家整理白茶的前世今生。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近年來茶界新寵白茶的發展歷程是怎麼樣的呢?接下來為大家整理白茶的前世今生。

【遠古-茶出現】

從茶樹上採摘鮮葉,收存茶葉,這是植物類重要的製作過程,和現代白茶自然萎凋、不炒不揉的製作技藝相似,所以, 中國茶葉生產史上最早的茶葉是白茶 。
白茶是藥食同源的典範,白茶製作過程是茶葉製作的鼻祖,堪稱「茶葉活化石」。
【堯時-茶作藥】

太姥山位於 福建省福鼎市 南部,

屬福建省東北部太姥山脈。

堯舜時,福鼎的太姥山下住著一農家女子。

她發現了一種葉子可以吃的茶樹,

有一年,太姥山週邊麻疹流行,

無數小兒不幸夭折,百姓民不聊生。

藍姑得知此事,

便從自己呵護的白茶樹上摘下芽葉,

傳之一鄉,並教百姓煮飲的方法,

患病小兒飲用此茶後逐漸康復。

藍姑從此被百姓敬為神明、歌頌傳揚。

後堯帝將其封為「太姥娘娘」。
唐——茶文化逐漸興起】
陸羽《茶經》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 白茶,由此得名 。
明——茶產業及茶文化改革】
田藝蘅《煮泉小品》:“茶者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
周亮工《閩茶曲》:“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
根據《中國名茶志》考證, 明代福鼎的白茶已經是名茶 。
白茶誠異品,天賦玉玲瓏
這句話出自宋朝劉學箕的《白山茶》一詩意思是說白茶確實是世界上罕見的異國情調茶就像玉器一樣精緻和美麗
福鼎白茶屬於六大茶中的白茶許多人知道其工藝質樸,用自然的方式製茶相較於其他茶類富含氨基酸有「一年飲,三年品,七年藏」的美譽
明清時期
太姥山茶(尤其綠雪芽)的聲名更盛謝肇淛在《太姥山志》裡多處提到太姥山產茶陸應陽在《廣輿記》中寫道“福寧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綠雪芽” 清初茶母蒞臨太姥山為著名茶,名綠雪芽” 清初茶母蒞臨太姥山為全白樹茶
「太姥山高綠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榿茗禪過嶺全平等,義酒還教伴義茶」現鴻雪洞中留有摩崖石刻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鼎沙埕港設貿易口岸,出口茶葉清嘉慶初年「白毫銀針」被譽為世界名茶是英國女王酷愛的珍品
1910年起,「白毫銀針」暢銷歐美清末民初時福鼎白茶已遠銷歐亞39個國家和地區《太姥山全志》曾有記錄:“運售國外,價與金埒”
當代dang dai
進入21世紀,隨著福鼎市政府大力推動「福鼎白茶」品牌的發展福鼎白茶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讀史使人明智,回望白茶發展的歷史我們不禁感嘆白茶歷史的源遠流長感嘆古人的智慧巧思感嘆時代變遷悄無聲息卻有翻雲覆雨的神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